
本报2015年“边疆邮路行”云南专题报道。
十年后再访云南保山,邮路依旧蜿蜒,却承载起全新的时代使命。
在隆阳区,从“邮路难行”到“货通天下”,咖啡香正沿着邮路飘向世界。中咖公司的杨竹从淘宝店邮寄的第一个包裹起就与邮政合作,如今更依托邮政“金融+寄递+电商”综合服务,实现年销售额数亿元。
走进木城乡,邮路已从“信息通道”升级为“经济动脉”。傈僳族村民余发昌不再等待家书,而是忙着收茶苗、寄山货。李荣顺、郭翠兰夫妇十余年坚守,从骑摩托送报刊到开货车收寄农特产品,见证了边疆村寨从闭塞走向开放,多民族乡亲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。这样的场景,让云南省2207个边境村全部实现每周三频次投递、“连接美好,无处不在”的意义更加具象。
腾冲邮路上的变化更显多元。猴桥边境,十年前相识的老朋友李自龙拉着记者的手说:“你看,如今咱这特快专递都进村了,我真想再干十年。咱邮政人也是守边人!”商贸城里,翡翠包裹高效流转,闫兆芳服务了十年的老客户说:“其他快递公司就算邮费再低,我还是会选邮政!有邮政在,我踏实!”老朋友刘禹拿着滇西抗战纪念馆主题邮局里的文创产品自豪地说:“传承伟大抗战精神,咱邮政绝不缺位!”
十年一瞬,邮路之上,变的是日益畅通的物流网络、富裕起来的美好生活、与世界相通的发展脉搏;不变的,是邮政人一如既往的坚守,是那份“人民邮政为人民”的初心。这份初心与坚守,让边疆的每一个明天都更值得期待!